新闻中心
耀世平台:总统遇刺折射海地困局:政局混乱、黑帮横行、民众吃土
7月7日凌晨,几声枪响打破了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夜间宁静,令这个不甚起眼的加勒比国家一夜之间惊动全球。据海地总理克洛德·约瑟夫当日晚些时候发表的声明,凌晨1时许,一群身份不明的外国人持枪袭击了总统若弗内尔·莫伊兹位于太子港郊区的私人寓所,并开枪杀害了莫伊兹。与此同时,总统夫人马蒂娜·莫伊兹身受重伤,已被送往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医院治疗。
莫伊兹总统遇刺后,海地警察在其住所外巡逻、搜集证据。
根据海地政府的最新通报,四名涉嫌暗杀的武装分子已在枪战中被警方击毙,另外六人被捕(据称其中一人为美国公民),三名被扣为人质的警察也顺利获释。警方并未披露袭击者的身份,他们究竟是何来路也成为引发外界广泛猜测的问题。颇为吊诡的是,在海地这个以法语和克里奥尔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袭击者却是“一些说西班牙语、另一些说英语的外国势力”,且“自称是美国缉毒署人员”。这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于袭击策划者身份及其目的的疑问。国家安保也保不住总统,海地安全形势有多糟关于武装分子的背景和意图,约瑟夫语焉不详,其他海地政府人士也无法给出确定的情况说明,只是坚称袭击者绝非美国缉毒局人员,而是雇佣杀手。但无论武装分子为“何方妖孽”,有一个问题足以令外界深感费解:堂堂一国总统,享有全国最严密的国家安保,处于以安全着称的别墅区,为何能坐视武装分子顺利进入并完成刺杀?海地驻美国大使博奇特·埃德蒙的解释是,外国雇佣军和职业杀手借助夜幕掩护,伪装成美国缉毒署特工(美国缉毒署在太子港设有办事处,协助海地政府打击毒品),很有可能因此而顺利进入莫伊兹的私宅。上传至社交网络的当地居民录像也显示,其中一男子对着扩音器用美国口音的英语大喊“美国缉毒署行动,所有人退后”。然而,再多的解释与掩饰,也无法揭盖这个加勒比国家所面临的尴尬现实:百病缠身的海地,竟然到了国家元首安全没有保障的地步。这背后,则是令海地全国都“近乎绝望”的安全形势。在莫伊兹遇刺之前,海地正面临着严重而凸显的安全威胁:政治动荡愈演愈烈,社会治安问题日趋严峻。首先,围绕莫伊兹的总统职位和任期,此前已引发了海地各派政治势力的明争暗斗。2015年的总统大选首轮投票中,作为卸任总统米歇尔·马尔泰利的“指定接班人”、执政党光头党(PHTK)候选人莫伊兹并未赢得绝对多数票。投票结果还遭到其它党派候选人及其支持者的反对与抗议,第二轮投票一再延迟,首轮投票结果也最终作废。直到2016年11月重新举行大选首轮投票,莫伊兹才凭借56%的得票率当选总统。莫伊兹(右)与夫人马蒂娜。
由于大选风波,莫伊兹2017年2月才正式就职,比原计划上任时间晚了整整一年。海地总统一届任期为五年,按照原计划,莫伊兹的任期应于今年2月结束,而这也引发了一场总统任期争议:反对党及不少民众认为,莫伊兹的总统任期已于今年2月结束;但莫伊兹却坚称他的总统任期自2017年就职才开始,应持续至2022年2月。莫伊兹的此番言行,以及政治风波之下推迟议会选举、依靠行政令统治、计划举行修宪公投等举动,被视为违反宪法、企图延续并强化个人权位,加之他一些颇受争议的施政措施,引发了社会强烈反弹。自去年年底起,众多民众走上街头抗议,要求莫伊兹下台。反对派甚至推出法官约瑟夫·让-路易,以取代莫伊兹。与此同时,美国和美洲国家组织则表达了对莫伊兹留任至明年2月的支持。今年2月7日,即本届总统原定任期结束日,莫伊兹宣布,至少23人因试图谋害他本人、发动“政变”被警方逮捕。当日,太子港再度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而莫伊兹正在全国讲话中大喊“有人企图要我的命”。随着莫伊兹遇刺身亡,这场宪政危机及其引发的政治动荡并未褪去,暂时行使总统权力的总理约瑟夫及领导的行政部门也无法以一己之力结束该国悠久的政治暴力史。除了政局动荡,新冠疫情、暴力犯罪等问题更是令整个海地社会缺乏基本的安全感。目前,海地是西半球唯一没有获得任何新冠疫苗的国家,其本就脆弱的医疗系统在疫情打击之下已经不堪重负。5月中旬以来,海地日增新冠确诊病例均达到三位数,已超过去年高峰期,政府不得不多次延长国家卫生紧急状态。长期以来,以“G9”为代表的黑帮联盟令海地民众的生命安全时刻处于威胁之中。自2018年起,13起与黑帮有关的暴力行动已造成437人死亡、129人失踪。去年11月,为了压制大规模抗议,莫伊兹甚至授权G9这一黑社会帮派向示威者开枪,导致70余人死亡。今年以来,在疫情和经济困顿的双重影响下,暴力犯罪更是导致数以千计的海地民众流离失所,妇女和儿童更是深受其害。去年年底的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不要在我们海地支持黑帮”的标语。
本该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的军队和警察,则在此时表现得苍白无力,甚至连他们也时常遭受帮派势力的袭击。事实上,海地直到2017年11月才重建军队,此前22年,海地要靠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及美国、加拿大、智利、法国等多国部队,方可勉强维持局面。目前,海地政府已经宣布国家进入戒严状态,首都太子港机场当天关闭。邻国多米尼加在同日宣布关闭与海地之间的边界,并迅速派遣陆海空三军抵达边境,监测局势动态。总统在自己家里遇刺,不仅凸显了海地糟糕的安全形势,其留下的政治权力真空,更将令整个国家失去仅有的一丝安全感。天灾人祸、危机频发,海地“百病缠身”莫伊兹遇刺后,海地这个已经以“百病缠身”而着称的国家再度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与忧虑。各国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予以谴责,但这个国际舆论口中的“失败国家”,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一次政治暴力事件。尽管早在1804年便成为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第一个结束殖民统治、宣布独立的国家,海地却在之后两个世纪中陷入了各种独裁与政变的循环,其间曾一度遭到美国占领(1915年至1934年)。1957年至1986年,杜瓦利埃父子的独裁统治,带来的不是长治久安,而是民众更大的苦难。而自1988年首次举行民主选举以来,过去33年海地在一次次政变、动荡中,先后经历了15位总统轮番上下台。这个小小的加勒比岛国长期无法建立稳定的政治秩序,不得不依靠联合国先后派出的海地稳定特派团、海地司法支助团、驻海地综合办公室进驻,以协助脆弱的海地政府苦撑危局。如今,海地只有10名民选官员。本该按照宪法担任临时总统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雷内·西尔维斯特却在上个月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而在莫伊兹遇刺前两天被确定任命为正式总理的阿里尔·亨利尚未履新(计划就职日正好是莫伊兹遇刺当日),新老总理交接被目前的事态所打断。就连本该卸下总理职务的约瑟夫,代行总统职权也存在合法性问题:接替总统应由议会批准,而如今的海地议会尚未重新选举,事实上相当于不存在。代行总统职权的约瑟夫,从法理上不尽“名正言顺”。
正如弗吉尼亚大学海地政治学教授罗伯特·法顿所说,如今“我们没有议会,我们有一位不再是总理的总理,和一位已经死了(但本应成为临时总统)的最高法院院长。警察、黑帮在太子港街头游荡。没有人真正在为这个国家负责......”。谁能持续、稳定地领导国家前进,这已经成为海地最严峻、最现实的政治问题。政府与领导层都如走马灯般更替,执政者面对发展经济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自然更是有心无力。海地是拉美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常年徘徊于全球底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本就面临着结构性的问题,自然灾害多发、教育普及程度低、熟练劳动力短缺、就业机会极少,进一步压缩了海地发展经济的可能性。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海地人均GDP仅为1176.756美元,为五年来最低,更是只有邻国多米尼加的六分之一;更严重的是,该国近6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日均生活费只有不到2.4美元,近40%的人口(约460万人)基本食物得不到保障。“穷到吃土”这一中文语境中的戏谑说法,在海地却是无处不在的真实场景。《中国日报》此前曾报道,泥土、盐以及菜油混合制成泥饼是海地贫民的“家常便饭”。这种泥饼“尝起来还有股奶油味,但是吃多了便胃痛难忍”。在海地,民众不得不靠吃土求生。
而地处加勒比海,位于不同板块交界处,使得海地不可避免成为地震和海啸的多发国。2010年的7.3级大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40亿美元(甚至高于全国GDP总量),至少22.3万人死亡。最近几年来,飓风、海啸轮番重创,霍乱、新冠疫情等突发大流行也不断造成更多人员和财产损失。天灾不断,更令海地社会雪上加霜。面对海地的困境,国际社会并未坐视不管。近30年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不同国家为海地提供了价值不菲的援助。仅2010年大地震后,海地收到的人道主义援助便超过90亿美元,就连如今另一个内忧外患的拉美国家委内瑞拉,也曾为海地提供了价值约20亿美元的廉价石油和贷款。遗憾的是,海地并未因此走上国际社会所期待的重建之路,而政府的腐败与不作为,不仅令外部援助近乎打了水漂,也让联合国现有的输血、供氧式帮扶模式走到了尽头。根据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排名,海地在180个上榜国家中名列第170名,属于政府腐败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2010年大地震至今,海地的人均GDP水平依旧在低位徘徊。来源:World Bank
从前总统“人民医生”杜瓦利埃15年之内从国库贪污5.04亿美元,到另一位前总统让-贝特朗·阿里斯蒂德贪污、贩毒两不误,再到以香蕉出口商身份当选总统的莫伊兹也常年遭到反对派的腐败指控,海地的政府腐败从最高层到基层,可谓深入骨髓。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克里特加尔德常年研究腐败问题,他在2010年便一针见血地指出,海地的腐败不是某些官员的个体行为,而更像是“有组织犯罪”。政府腐败的直接结果,便是营商环境恶劣、经济自由度远低于地区和全球平均水平(2021年海地经济自由度指数在178个上榜国家中名列第155位),经济发展的先天条件严重不足;腐败率一度高达25%的警察部门更是无所作为,致使社会治安状况堪忧,黑帮和暴力犯罪层出不穷,而绑架、死亡威胁、谋杀、入室盗窃、抢劫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积重难返的腐败不仅是海地的一大“重症”,而且导致了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等一系列“并发症”。而新冠疫情和宪政危机,不过是在当下进一步放大了这个国家系统性积弊。随着犯罪集团和黑帮趁机进一步填补权力真空,甚至号召民众洗劫企业、向传统权贵宣战,太子港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之下。1915年,让-维尔布兰·纪尧姆·萨姆成为上一个遭到杀害的海地总统。一个多世纪后,海地的动荡仍在继续。多少内部与外部势力介入其中仍是未知数,但这个“病入膏肓”的加勒比岛国,始终难以摆脱“失败国家”的标签。(胡毓堃,中国翻译协会会员、国际政治观察分析者)(本文来自耀世平台,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耀世平台”APP)本文由耀世平台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qingyuan.wxcmsd.com/hydt/494.html